七彩泾川:南石窟寺
时间:2021-04-09 作者:佚名 来源: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
石窟寺外之大力士,
赫然在望,
狂奔就之,果极精美。
窟内三面均有巨石立像,
余见之,
惟有瞠目结舌而已。
——摘自《西行日记》陈万里
为做好平凉市短线游、市内游、周边游、乡村游宣传推介,推动平凉旅游市场快速升温,扩大文化旅游消费,市文旅局、市总工会联合向全市各级单位、企业工会发出通知,倡议组织工会会员,着力开展“乡约春天·工会会员春游助力文旅市场恢复”活动。
一、从3月15日—5月31日,由各单位采取疫情防控加班补休假、利用年度带薪休假假期、职工疗休养假期、周末等方式,分批次组织开展春游。
二、旅游范围为市内各景区(点)、乡村旅游点等,当日往返。活动经费可按照《甘肃省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细则(暂行)》《关于切实做好职工疗休养工作的意见(试行)》执行。
三、积极鼓励职工自费购买土特农产品,助力农旅消费。
四、鼓励各单位通过委托旅行社承办的方式出行,认真做好疫情防护、交通安全,确保健康安全出行。
五、旅行社积极策划“平凉人游平凉”一日游精品线路,可参照《平凉市鼓励组织引进市外旅游团体来平旅游奖励办法》第二条“市民游”相关规定,组织平凉本地游客在市内旅游,游览2个以上景区且均有消费的,单次10人以上,每满50人次可奖励1000元的标准申报奖励。(具体奖励标准以当地文旅部门解释为准。)
南石窟寺
南石窟寺俗称为东方洞,位于平凉市泾川县城东泾河北岸的温泉开发区蒋家村,距离泾川县城9公里。北魏永平三年(公元510年)泾州刺史奚康生始凿,与庆阳北石窟寺并誉为“陇上石窟双明珠”。
196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南石窟寺从东往西呈一字排列,共有5个洞窟,均坐北朝南,现在仅有1号和4号窟有佛造像, 2、3、5号窟已成空窟。其中北魏奚康生开凿的1号窟规模最大,也是南石窟寺主窟。
其中最有价值的为第1窟,呈长方形,窟高11米,宽18米,深13米。窟内正壁及左右壁台基上雕七身立佛,高7米,头饰螺髻,高鼻垂耳,面部丰满,长衣垂膝,神态庄严安详,两旁14尊胁侍菩萨,高约3.5米,风姿卓越,亭亭玉立,前壁门两侧各雕一弥勒菩萨,高5米。
窟顶东、北、西有浮雕佛传故事,内容有树下诞生、阿私陀占相、宫中观歌舞、逾城出家、树下思维等。
第4窟为中型方窟,两侧分排雕有十六罗汉、八菩萨、六力士,正中为三菩萨,均为石胎泥塑,分别为唐代和晚清风格。
无论佛或菩萨均显得和蔼、潇洒,佛传故事一个情节一组画面,主题突出,人物造型优美。其雕刻手法概括简练,纯熟自然,毫无生硬或造作之感,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。
窟内原有《南石窟寺之碑》,碑文650余字,详细记载了南、北两个石窟的开凿时间和主造者。
《南石窟寺之碑》除了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之外,其碑刻的书法造诣也颇高。碑额为篆书阳刻“南石窟寺之碑”,碑文则为由隶到楷的一种过渡字体,字体庄重古朴,刚毅有力。
通篇结构多变,寓变化于平正之中,章法奇特,但风格统一。学界认为其书法艺术独树一帜,这种独特风格也决定了其非凡的价值。
如今的南石窟寺背山面水,安详地坐落在翠峰掩映、绿树成荫、长廊萦绕的幽美环境中,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和崭新的风貌,迎接来自各地的游客朋友们!
命匠呈奇,竞工开剖
积节移年,营构乃就
春风十里,不如画中有你
春游——才是正经事!
原文链接:http://wlt.gansu.gov.cn/xctg/36777.jhtml
最新信息
- 2021-04-09纪念任建新同志诞辰100周...
- 2021-04-09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...
- 2021-04-09赵乐际对瑞士进行正式友好访...
- 2021-04-09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...
- 2021-04-09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...
- 2021-04-09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
- 2021-04-09声明!
- 2021-04-09中国法官协会、中国女法官协...